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大赛专栏 > 优秀作品

第二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:有故事的男孩

作者: 邓轶青 来源:新概念作文网 日期:2019-07-05点击:
  
  在幼儿园时,老师说我有多动症。读小学了,老师将我列为不听话的学生。进中学了,虽不怎么讨人厌了,却始终算不上一个好学生。惟有我的母亲,面对老师的评判,却给了我一个耐人寻味、好听的雅号:有故事的男孩。
 
  我
 
  中国有句古话:三岁看到老。从会扶着墙蹒跚学步起,我的骨子里不安分的血液便开始蠢蠢欲动,性格上的叛逆更是和父母亲大相径庭。刚学会走路的那段时间,每天晚饭后,总要拉着母亲去“散步”。母亲总是尾随我身后紧跟着。像个教练似的喊着口令:慢点。当心。有石子绕着走。而我从不会老老实实听着口令前进。越是叫我绕着走。偏不。这就是我,一个不听话的孩子。
 
  母亲
 
  母亲是个虔诚的佛教徒。一天,母亲带我上庙里烧香。在庙里,我们碰到了一位老和尚。母亲和他大概相识,便迎上去打招呼。老和尚很有礼貌地回了礼,便俯身弯下腰用他那温暖、饱满的手,在我的头上来回盘旋抚摸着。后来我才知道,这是佛教礼仪中对小孩的一种爱的表示,会带来好运的。老和尚打量了我很久,又用极严肃的口吻对母亲说:这孩子天资聪颖是块料。上天是龙,下地是虫。说完,双手一合又行了个礼,走了。母亲拉着我的手,将我攥得紧紧的。一直目送着老和尚的身影,融入熙攘的人群中。
 
  “上天是龙,下地是虫。”老和尚扔下的八个字。母亲看得很重,很重。似乎从那天起,母亲对我的管教严厉起来。童年记忆中,皮肉之苦吃了不少。
 
  变形金刚
 
  看来我确实有多动症。即便在玩,也会忙乎得一刻不停。
 
  母亲总是静静地在一旁或看书或织毛衣陪着我。看着我将好几个硕大的变形金刚大卸八块,再重新组合拼装。不过不是照原样的拼装组合,而是将甲的头装在乙的身体上,丙的脚套在丁的大腿上,拆卸几个便能像模像样地拼装出几个不一样的变形金刚。拆了装,装了拆。甲、乙、丙、丁相互交错着进行一次次变幻组合。神采各异的金刚在我手中变形。我就是这样一个不安分守己、多动的男孩。这多动,母亲是横看成岭侧成峰。她肯定了我多动中爱动脑、动手和那一丝丝勇于创新的精神,所以很支持我。
 
  终于有一天,或许是玩腻了,或许是再也组合不出新花样了。我开始讨厌起这机械的拆拆装装。母亲便把我的这些富有动感的创新,一一陈列在玻璃橱里。
 
  从变形金刚开始,奥迪赛车、船模、航模,我不断地拼装,组合,创新,实践。
 
  学艺之路
 
  为了彻底整治我的多动,母亲决定送我去学书法。每一次去书法班,几乎都是被母亲连拖带拉骂着送到学校。说实在的,我真的坐不住,或者根本不喜欢书法(其实那时我根本不懂),或者因为写字常挨母亲的揍,所以越来越讨厌书法了。在母亲的威逼和强迫下,好不容易坚持了两年。两年里,除了学会执笔、笔划的一些基本功,反反复复练习的就四个字“持之以恒”。
 
  字,越练越糟,越写越没有了持之以恒的决心。我开始故意乱涂乱写。终于有一天,老师无奈地对母亲说:这孩子没有悟性,不是学书法的料。
 
  我听后,高兴至极。
 
  母亲不死心,又让我去另一个书法班。
 
  马利书画艺校设在美术颜料厂的食堂大厅内。上课那天,大厅里安排了两个班级。初级班里,十几个年龄和我差不多的小学生,围着由四张方桌拼成的大桌,在大厅的这一头上课。提高班里,许多初、高中生和成人,在大厅的那一头很随意地坐在一块黑板前。两个班看似不相干,却能看见对方上课的情形。只是对方老师上课的内容听不清罢了。
 
  人在这头的我,不知怎么的,眼睛不时地瞄着那头,那阵阵欢快的笑声更是让我身不由己。
 
  那边。
 
  黑板前站着一位亲切和蔼的老人。朴素的衣着也难以掩饰他身上特有的学者风度。那眉飞色舞的语态,上下左右舞动的手臂,情不自禁时,还会手舞足蹈。阵阵的掌声和笑语牵动着我的心。好不容易熬到了下课,我飞步向那边跑去。
 
  提高班没有特定的下课时间。老先生讲完课,同学们又拿出各自的作业让他批改,等所有的同学改完作业走了以后,大厅里只剩下先生、母亲和我。先生似乎刚才已经注意我了,他伸着手温和地说:“你的作业呢?”还算机灵,我连忙将刚才写的字让他看。看后,先生又铺了一张纸,让我再写几个字。“不错不错,有基础!”先生笑呵呵地说。接着又问了些以往的学习情况,母亲一一作了回答。
 
  母亲已经看出我喜欢这边的课,便问先生能否再收一个学生。“可以啊,你看我的教室是没有围墙的。”先生边说边用手在头顶上比划着。同时要求作业要讲质量、数量,否则别来这边听课。
 
  后来我才知道,这位和蔼的老人是著名书法家任政先生。真是幸运。像我这样一个书法艺术的白痴,一不留神却遇到了一位书法大师。
 
  先生上课风趣、幽默、诙谐。即便是一个书法的门外汉,也会听得津津有味。在对汉字的解说中,先生总是说得形象生动,把字的笔划肢解开来,竖如人的脊梁,所以写的时候要挺直、有力,字才会有挺拔的感觉。横似人伸展的双臂,要写出飘逸、柔和的线条美,字才会有美感……所有的笔划无论在哪个字里,先生都能用惟妙惟肖的形体语言来说解展示,使人一目了然。对于有些学员写出的结构怪异、章法混乱的作品,先生会像个哑剧大师般以手势、动作,演绎出一个个不和谐的造型,使我们从直观上深深感悟到:字的结构对于书法艺术的重要性;布局、章法的处理在作品中表现出的艺术性。猛然间,我感到书法其实蛮有趣的。
 
  上他的课,看似在上书法课,涉及的内容却包罗万象,似诗词歌赋赏析,似历史名人介绍,增长知识的同时陶冶着我的情操。在这,我知道了“金不换”、“惜墨如金”的典故,起步探寻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。任政先生在马利艺校执教了一年,这一年里我学到了很多很多,成了提高班里年龄最小,进步最大的学生。
 
  老师告状
 
  小学三年级时,语文老师让我们进行每日一句的写话练习。一天,老师要我们就“爸爸、妈妈和我”写一句话。那天晚上,我想了很久,开始怎么也想不出。近九点了,母亲走过来一边催促一边替我理起了书包。母亲的举动让我突发奇想,来了灵感。我便写下了:我是一个小书生。妈妈是我的书僮,爸爸是我的车夫。写完后看了又看,挺得意地合上了本子。
 
  出乎意料,第二天竟被老师臭骂了一顿,还向母亲告了状。回家的路上,母亲一手拎着书包,一手拿着碗袋、水壶,气呼呼地走在前面,我连奔带跑跟在后面。望着这熟悉的背影,越看越觉母亲像个书僮。还有爸爸,每天准时用自行车送我上学,才像车夫呢。真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说我作业不认真,我可是认认真真想了很久才写出来的呀。第一天,重做的作业令老师更为恼火。这作业和昨天一样,只是在“书僮”、“车夫”上加了引号。晚上,老师又打电话到家里告状了,母亲气得脸都发白了。
 
  今夜又将有暴风雨了!
 
  暴风雨后,屋里一片寂静。母亲坐在我的对面,盯着我重写加罚抄。我的手在机械地抄写着,心里在默默地哭泣着。
 
  从小到大,挨揍已不计其数。而这一次,让我真正认识了母亲的“严厉”。
 
  每次挨打以后,第二天早上总能看到母亲红肿的眼。接下来的几天,母亲便会买回许多我爱吃的零食。对我备加关爱和叮嘱。可这一次,挨打以后,母亲沉默了好几天。也没有零食,更没有特别的关爱和叮嘱。母亲的反常,使我心里有些惧怕,在以后的几天里,无论在家还是学校,我变得乖巧多了。
 
  周末的晚上,母亲将一个装帧极其精美的礼盒给了我。我正有些不解,母亲忙说:打开看看。礼盒,让我紧张了好几天的心,终于松弛了。拆开礼盒,映入眼帘的是一本银灰色的笔记本,很大、很厚。“妈妈,这是给我的?”我有些半信半疑。“是的。”母亲很肯定地点了点头。“以后想些什么,就写在上面吧。”母亲接着说,“以后在学校里要听话一点,不能乱写了。”母亲最后叮嘱了一句。
 
  在这本笔记本里,我写下了“暴风雨之夜”的委屈,写下了挨揍后的感受:挨揍的时刻,是多么难熬。而挨揍后母亲的备加关爱所带来的幸福感,是任何一个没挨过打的孩子体会不到的。那是一种体味不透的特有亲情。
 
  咖啡屋
 
  母亲送的那本精致的笔记本,成了我第一本日记本。
 
  不知是新鲜,还是出于对那本本子的珍爱。开始的那段时间里,我写得很起劲。动足脑筋想着些法儿写些自认为有创意的小文章。随后在周末给母亲看。这些既不像日记,又不像作文的小文章,时常能让母亲看得笑出声来。我不断创意,同时又不断制造别字和病句。母亲总是很仔细地修改,尔后再让我订正。还不时引荐一些好文章、好语句让我学习、摘录。我的文章,在母亲的修修补补中渐渐长进了,成篇了。思想和心理也随之渐渐成熟。
 
  时间长了,随着新鲜感渐渐消失,我也没有了坚持写的恒心。已好久没能看到日记的母亲,在一个周末的午后,将那本本子郑重地交到我手里。信手翻开红丝线夹着的那一页,母亲工工整整的字,写了满满两页。细细读来,字里行间虽都是些看了上句就能猜出下句的老话,但让我惊异和感动了好一阵。
 
  我又继续写了。虽有时会断断续续,有时会有一段时间的空白。但我坚持住了。
 
  总是过了一段时间,会看到母亲在日记本上的留言。有时很长,有时则简洁明了。日记本如同一间咖啡屋,让我有了与母亲畅谈、交心的地方。在这里,我尽情诉说心中的喜、怒、哀、乐。母亲呢,针对我一段时间的表现优劣进行评判,随后再写上几句激励鼓舞的话。
 
  自从有了这间咖啡屋,以前在母亲面前敢怒不敢言的话,终于可以大胆地说了。母亲也没有以前那样专制了。对于那些我们各执见解的问题,也可以在咖啡屋里据理力争。最幸运的是,母亲从此再也没有揍过我。母亲在咖啡屋里反反复复细细说教,不断纠正着我行为上的偏差,磨砺着我个性上尖锐的棱角。我学会了对自己倾诉;学会了不动声色地经受内心的风暴。我真的懂事了,知道该如何压抑性格上不安分的情绪,脚踏实地把握自己。知道应更刻苦地勤练,使自己的书法技艺更上一层……
 
  成长的故事。在日记中书写着、演绎着……
 
  文章见报后的惊喜。
 
  第一次拿到稿费时的激动。
 
  一篇篇作文意想不到获奖时的喜悦。
 
  走进直播室刹那间的紧张。
 
  站在书法比赛领奖台上,捧着奖杯时的欣喜和骄傲。成长的日记里有我成长的烦恼、成长的欢乐、成长的感言。
 
  十四岁的生日,没有蛋糕、没有烛光、没有朋友,母亲将一把书桌抽屉的钥匙给了我。母亲告诉我:十四岁了,成人了。以后该知道如何把握自己了。那一晚,我欣喜若狂。
 
  终于可以振一振那稚嫩的翅膀,独个儿飞翔了。
 
  日记已完全融入了我的生活。面对即将来临的中考,紧张的学习之余,我仍坚持,我写我情。写完后便将它锁进书桌的抽屉。
 
  尽管我知道这抽屉不会只有一把钥匙。
关注公众号

17作文,致力于推广新思维、新表达、真体验的新概念作文理念,实时更新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动态。

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,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。

文章评论

图文推荐

最近更新

猜你喜欢

榜单点击排行